鴨綠江大橋 摧不毀、炸不爛”的鋼鐵運輸線[組圖]

中國網(wǎng) china.com.cn  時間: 2013-11-14  發(fā)表評論>>

鴨綠江大橋 “摧不毀、炸不爛”的鋼鐵運輸線[組圖]

圖為鴨綠江上的中朝友誼橋(左)和斷橋(右)。 中國網(wǎng) 楊佳 攝影

    鴨綠江大橋位于中國丹東與朝鮮新義州之間的鴨綠江上,橫臥著的兩座大鐵橋,以居于江水的上下游分為上橋和下橋,這就是人所共知的中朝友誼橋和斷橋,丹東的現(xiàn)代和當代歷史與這兩座橋緊密地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

    下橋與上橋分別于1909年和1937年由英國人和日本人主持修建,原本均為鐵路橋,1943年下橋建成后該橋改為公路橋。下橋橋長946米,橋面寬9米,1951年把復(fù)線鐵路拆去一股改成公路,變成鐵路、公路兩用橋。

    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爆發(fā)后,這兩座橋共同承擔起人員和軍需物資的供應(yīng)運輸任務(wù),先后有240萬志愿軍將士從這兩座橋以及上游的吉安橋和幾個渡口赴朝作戰(zhàn)。1950年11月,美軍出動轟炸機600余架次,對鴨綠江上的橋梁等交通要道進行地毯式轟炸。鴨綠江下橋被攔腰炸斷,朝方一側(cè)的8孔橋梁全部沉入江中。上橋朝方一側(cè)鐵軌被炸,橋梁移位。安東鐵路局組織200余人沖上江橋用裝滿沙石的沙袋修筑臨時橋墩,搭建枕木橋垛,使上橋得以修復(fù),被譽為“摧不毀、炸不爛”的鋼鐵運輸線。

    1958年,中國人民志愿軍撤出朝鮮,從鴨綠江大橋凱旋回國,而183108名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,包括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,則長眠于朝鮮。戰(zhàn)爭結(jié)束后,朝方將下橋所屬的6孔鐵橋殘骸拆除。而中方所屬的殘橋,帶著累累彈痕,完整地保存下來。 1990年10月25日,中朝兩國政府協(xié)議決定將上橋命名為“中朝友誼橋”;2001年,中宣部命名鴨綠江斷橋為“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”。2006年,該橋被列為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。

1   2   3   4   5   下一頁  


相關(guān)新聞
·“90后”駐守我國東大門[組圖]
·遼寧丹東港吞吐破億噸 將建成北黃海第一礦石碼頭[組圖]
·中國駐朝鮮大使館向志愿軍烈士墓獻花圈
文章來源: 中國網(wǎng) 本網(wǎng)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(quán),詳見產(chǎn)品付費下載頁面。購買請撥打010-88828049中國網(wǎng)圖片庫咨詢詳情 責任編輯: 楊佳
商河县| 那坡县| 翁源县| 邓州市| 木兰县| 揭阳市| 南华县| 闵行区| 康平县| 阿巴嘎旗| 长海县| 泰兴市| 皋兰县| 太仓市| 大庆市| 镇原县| 龙泉市| 定结县| 广河县| 轮台县| 安图县| 淳安县| 五莲县| 进贤县| 甘谷县| 蚌埠市| 若羌县| 惠安县| 潼南县| 宝坻区| 大洼县| 营口市| 常山县| 宁陕县| 邹平县| 彭山县| 阿城市| 泉州市| 莱芜市| 乌拉特后旗|